Lanner LWR-X8460 是一款企业级 12 路、三频 Wi-Fi 6E AP,该AP搭载的是高通 IPQ8076A 四核 Cortex-A53 处理器,此外还配备了2个 10GbE 多速端口和4个额外的千兆以太网端口。
该AP还支持用于 PoE++ 供电的 IEEE 802.3bt 标准、用于物联网管理的蓝牙 5.1,其功能集使其适用于远程视频会议、远程医疗、远程学习、公共安全监控、物联网应用以及在任何拥挤和密集的 Wi-Fi 环境中的通用连接。

Lanner LWR-X8460 规格:
- WiSoC – 高通IPQ8076A Hawkeye 四核 Cortex-A53 处理器 @ 2.2GHz Networking Pro 1200 平台的一部分
- 系统内存 – 1GB DDR4
- 存储 – 8MB NOR 闪存,256MB NAND 闪存
- 联网
- Wi-Fi
- 标准 – IEEE 802.11 a/b/g/n/ac/ax
- 峰值 PHY 速率 – 2.4GHz:1147 Mbps;5GHz:2402 Mbps;6GHz:4804 Mbps
- 12根天线
- 2.4GHz:峰值增益 3.6dBi,内部 4×4,全向
- 5GHz:峰值增益 5.7dBi,内部 4×4,全向
- 6GHz:峰值增益 5.8dBi,内部 4×4,全向
- Frequency Bands
- 2.400 至 2.4835GHz (ISM)
- 5.150 至 5.250GHz (U-NII-1)
- 5.250 至 5.350GHz (U-NII-2A)
- 5.470 至 5.725GHz (U-NII-2C)
- 5.725 至 5.850GHz (U-NII-3)
- 5.925 至 7.125GHz (U-NII-5/6/7/8)
- 客户端容量 – 每个频段最多 512 个客户端
- 安全性 – 开放、增强开放、WPA2-PSK、WPA/WPA2-PSK 混合模式、WPA3-SAE、WPA2/WPA3-PSK/SAE 混合模式
- 高级 – IEEE 802.11 k/v/r、WMM(WiFi 多媒体)
- 以太网
- WAN – 1个 10GbE RJ45 端口 + IEEE802.3bt (PoE++)
- 局域网
- 1 个 10GbE (1/2.5/5/10GbE) RJ45 端口
- 4 个千兆以太网 RJ45 端口
- 带 3.6 dBi 天线的蓝牙 LE 5.1
- 协议
- IPv4、IPv6
- EasyMesh无线技术/自主性修复/AP频段切换转向
- 基于 VLANPort,802.1Q(待定)
- 802.1x 认证者和请求者
- Wi-Fi
- USB – 1 个 USB 2.0 端口
- 控制台 – RJ45 管理端口
- 其他 – WPS 按钮、重置按钮、LED 指示灯
- 电源输入
- 48V DC/1.25A DC 带锁插孔
- IEEE 802.3bt (POE++)
- 尺寸 – 220 x 220 x 60 mm(不含橡胶脚垫)
- 重量 – 2.1 kg
- 温度范围 – 0 至 40ºC
- 湿度 (RH) – 5%~90% 非冷凝
- 认证 – RoHS、CE/FCC B 类

目前尚无关于操作系统的信息,但 IPQ8076A 路由器应该运行基于高通SDK 的 Linux 镜像,正如我们在其他一些 IPQ80xx 平台上看到的,例如DR8072 V01路由器 SBC 或Acelink BR-6889AX 双 10GbE 路由器。请注意,WiFi 6E 使用的 6GHz 频段(5.925 至 7.125GHz – U-NII-5/6/7/8)目前仅在某些国家/地区获得批准,因此根据你个人的居住地,你可能会被限制只能使用贵国的法律框架范围内允许的WiFi 6 频段。
可是我以前从未听说过“增强型开放”这个安全选项,WiFi 联盟将其描述如下:
“Wi-Fi 增强型开放”基于机会性无线加密 (OWE)标准。OWE作为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(IETF) 的一个作品被定义在RFC 8110 中,它指定了 IEEE 802.11 的扩展,它使用加密握手来加密连接开放网络AP的设备。OWE 使用了一些为 Equals 的同时验证 (SAE) 开发的相同的底层加密手段。SAE 之前包含在 IEEE 802.11s 标准中,并且正在被纳入 WPA3。
这意味着一个具有加密通信的开放网络,用户无需输入密码即可访问网络,且通信被保证仍然是加密和安全的。
Lanner 没有提供 LWR-X8460 AP的可用性或价格信息。更多信息你可以在产品页面和新闻稿中找到。
本文消息来源于LinuxGizmos。

文章翻译者:Taylor Lee,瑞科慧联(RAK)高级嵌入式开发工程师,有丰富的物联网和开源软硬件经验,熟悉行业主流软硬件框架,对行业发展动向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和捕捉能力。